家谱其实还有很多个名称,宗谱、族谱、家乘、房谱、支谱、谱牒、家牒、谱系,这些我们都可以被称为广义上的家谱,百度百科上是这么定义家谱的:家谱:又称族谱、宗谱等。是一种以表谱形式,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。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,就其内容而言,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,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。据研究表明,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,系氏族徽号或标志。
其实对于家谱的定义,古往今来有这么四种说法:
第一种认为,家谱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。这其实是家谱的基本意义,最开始的家谱确实记载的就只有家族世系,清人刘云端就说过“谱者,世系之谓也。”只讨论世系的家谱,其实仅仅只是狭义上的家谱,随着家谱内容的增加,又出现了第二种说法。
第二种认为,家谱是记录宗族世系和事迹的书。这是对于家谱意义的扩大和衍生,明人方孝孺说:“谱者,普也,谱载祖宗远近、姓名、讳字、年号。谱者,布也,敷布远近,百世之纲纪,万代之宗源流。序述姓名,谓之谱系;条录婚宦,谓之簿状。天子书之谓之纪,诸侯书之谓之史,大夫书之谓之传,总而言之谓之谱。谱者,补也,亡遗者治而补之。故曰:序得姓之根源,纪世数之远近,父昭子穆,百代在于目前”。相对于第一种说法,第二种显得更加全面,是广义上的家谱。
第三种认为,家谱就是家族史。这是结合了广义家谱和狭义家谱,从属性上来定义家谱。毕竟家谱中所记载的内容,不就是家族史么。
第四种则是结合了以上三种看法,认为家谱是一家一族的史书,属于历史学的总范畴,家谱用自己特殊的形式,记载了宗族的发展史。